
交汇点讯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清明节,徐州工程学院“蒲公英青年学习社”成员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徐州市委宣讲团成员张翔兮和学校团委老师带领下,以拉练的形式,徒步数公里,前往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开展清明祭扫主题教育活动。徒步实践、沉浸式参观与素质拓展、党史问答、敬献花篮……师生以脚步丈量信仰,用行动致敬英雄,让红色基因在共情共鸣中根植大学生心灵,焕发“新生机”。

今年,该校团委开设了第二期青春学堂——“‘红色+支教’双课堂”行走的思政课。通过线上“抢课”,已有400余名同学热情参与。学校通过采取沉浸式党史教育、红色教育基地研学、校地共建实践、创新载体赋能等形式,“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育人,让红色教育全方位、深层次融入青年成长的全过程。

在新沂窑湾,一队青年学习社成员正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研学,他们跟随讲解员步伐,沿着江苏省省级“青年学习社”线路探寻,淮海战役窑湾战斗陈列馆、元升典运河展厅、京杭大运河,聆听了“十人桥”的故事,同学们无不为之动容,“先辈们用血肉之躯撕开敌人防线的壮举,我真正理解了信仰的力量!”一位大一同学在研学手册中提到。
在铜山汉王镇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讲解员结合历史照片与文物展品,生动还原百万雄师过大江前战略擘画的场景,同学们驻足凝视,斑驳的电话机和陈旧的地图,诉说着老一辈革命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与担当。

清明前夕,徐州工程学院“青衿致远”宣讲团走进奎山中心小学,通过开展红色故事宣讲、主题实践活动等形式,用生动的语言和感人的故事,将红色精神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中。同学们在实践中深化对思政理论的理解,传递信仰力量,“以大带小、以小促大”,青春之声赓续红色血脉,双向成长。
社区宣讲同步开展,大学生宣讲团在东湖社区打造了“红色实践基地”,通过情景还原体验红色故事,探索“青年讲 + 群众听”的双向互动模式,不仅为同学们提供锻炼理论宣讲能力的平台,更让红色精神在基层传承和发扬。
学校团委紧贴新时代青年学生喜好,设计开发“高山上的花环”党史“剧本杀”课程,同学们历经6小时的历史情境推演,互动式体验革命先烈的热血征程,红色教育从“场景再现”向“精神沉浸”升级,为新时代青年传承红色基因提供更具活力的育人方式。
如今,行走的思政课已跨越1200公里,由“西部计划”志愿者架起东部和西部双向奔赴的新桥梁。
通过建立“需求清单+心愿认领”双项对接机制,校青协与四川省江油市含增镇小学联合开展以“‘蜀’写心愿·‘川’递爱意”为主题的心愿认领活动,给四川偏远地区孩子们最大的鼓舞。活动突显了西部计划实践育人功能,让徐工院青年志愿者在服务基层、服务社会的实践中感悟思想伟力、凝聚奋进力量、展现青春作为。
下一步,校团委将深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依托青春学堂,持续推动“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的深度融合,引领广大青年学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