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团委(总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纪念五四运动106周年,充分运用网络手段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通过“一课一品•线上线下同频”的实践育人新模式,团结带领全校广大青年传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实现服务青年学生思想引领与技能学习双提升。现决定开展徐州工程学院第三期青春学堂暨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具体通知如下:
一、参与对象
全体在校学生
二、课程时间
2025年4月22日—5月31日
三、课程主题
赓续五四薪火 网聚青春能量
四、课程及活动安排
(一)五四风采•时代记录——网文和网评征集
课程名称:网文写作技巧、DeepSeek智能助力大学学习
课程目的:引导学生创作更多贴近时代、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网文和网评作品,不断扩大高校网络文化的正面影响力,同时加强网络思政工作的创新实践,提升其在青年学生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选课方式:线上
课堂规模:200人
课程匹配活动:参与学生围绕青年群体最为关注的、最感兴趣的、最有表达空间的社会热点话题等,自选角度,提倡接地气的表达(参考方向:教育话题、社会热点、法治、医疗、文娱等);围绕青年群体关注的时政要闻、重要会议、重大时间节点等发出新时代的青年声音(参考方向: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科技创新、政策解读等);在特定节日如青年节、劳动节等以及特定纪念日如抗战胜利80周年等时间节点,自选角度,不限形式,发出新时代青年声音。作品类别分为文字评论或融合评论,具体作品要求将在课上发布。优秀作品将推荐参加江苏省“青年思享+”评论大赛。
(二)文化传递•青春之声——漫步读书分享
课程名称:美文鉴赏
课程目的:在漫步校园中,利用碎片化时间感受文字的魅力,弥补信息化时代阅读书籍不足状况,营造丰富浓厚的书香校园文化,满足新时代年轻人的精神需求。
选课方式:线上
课堂规模:200人
课程匹配活动:参与学生可根据课堂上分享和赏析的美文,自身以往看过的书籍或者在其它地方看到的优秀文章、短篇小说等优秀作品进行音频或视频投稿,校团委将借助新媒体技术,制作每篇文章对应特有的二维码牌子,将其悬挂在校园内,师生可以通过微信扫一扫阅读相应的文章,也可在文章下方进行点赞评论。校团委将根据作品的点赞数量评选出优秀作品。
(三)光影瞬间•青春印记——绽放视觉风华
课程名称:“帧青春 剪时光”摄影创作实战营
课程目的:拆解构图底层逻辑,解锁摄影构图技巧,零基础也能学会用构图讲故事,让大家都能轻松玩转摄影,创作出独具风格的作品。
选课方式:线上
课堂规模:每门课200人
课程匹配活动:参与学生运用手机、单反等摄像器材拍摄下校园中最美一瞬间,突出反映我校校风、教风、学风,或结合“我和国旗、团旗、团徽合个影”团课活动,展现新时代青年积极向上、奋发有为,以青春报祖国,不负春光,不负韶华的精神风貌。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将线上线下集中展示。
(四)未来展望•青年担当——“我的学校我来创”文创作品大赛
活动规模:人数不限
活动时间:4月22日—5月20日
活动内容:青春逢校庆,创意正当时。值此我校本科办学20周年暨建校66周年,一场专属青春的创意盛宴来袭!无论你是擅长板绘的“灵魂画手”,还是脑洞大开的“文创发明家”,现邀用你的画笔勾勒校园地标记忆,用灵感设计校庆专属文创,带上你的校园独家记忆,让青春视角与校史风华碰撞出独特火花。
五、选课方式
在微信中搜索“青春徐工院”公众号,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青春徐工院”公众号,点击微信菜单“青服务”专栏中的“青春学堂”,选择对应的课程进行选课。
六、有关要求
1.请各学院团委(总支)做好对“青春学堂”的宣传,提醒学生可以根据兴趣按需选择,同时务必认真对待选课,确保所选课程与自己的课程时间不冲突并且遵守相关纪律要求和课程安排,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确保课程顺利开展。
2.所有课程均需线上选课报名,如想选课成功需要拼手速。因课堂容量有限,建议有意向报名的学生选择一门课。每门课程开课预告将在“青春徐工院”平台推出,具体开课时间将在课程开始前三天通知到选课成功的学生。
3.本次课程结束后需按照课程老师要求提交作品至邮箱twxmt@xzit.edu.cn,我们将选出优秀作品推荐参加省级比赛或在团属新媒体平台进行线上展示,活动四中文创产品落地的创作者将有机会获得“青年创作者”勋章。
4.所有作品要求政治导向正确,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严禁剽窃、抄袭。关于剽窃、抄袭的具体界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相关规定。无版权纠纷,作者应确认拥有作品著作权。校团委拥有对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改编权、汇编权、展览出版权,但不承担包括因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著作权、商标权等纠纷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如出现上述纠纷,校团委保留取消其参与资格的权利。
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各学院团委(总支)及时汇总反馈。联系人(课程一):张娇,联系电话:83105512(5512);联系人(课程三):顾行健,联系电话:83105013(5013);联系人(课程一、课程二、活动四):刘双,联系电话:83689820(6820)。
共青团徐州工程学院委员会
设计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大数据学院)
2025年4月23日